矯正取資料(自費3000)


通常矯正諮詢(按下去)完,如有興趣,想更進一步瞭解詳情,那就要矯正取資料,另外收取自費3000這兩筆費用,如果以後(指取完資料3個月內,註3)有讓我進行矯正療程,是內含的,總費用會扣除(2019以後,只有一副功能性矯正裝置的療程除外,那是不內含的,因為那有點像是嚐鮮價)
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,很多人會Dr. Shopping,浪費我一堆時間解釋何謂功能性矯正、我與其他矯正醫師的不同,然後才跟我說謝謝再聯絡,所以我得設下一些門檻,因為我很珍惜看重每一位與我有緣、來看診的病人,我不想蜻蜓點水、當救火隊、雨露均沾,生命就該花在值得的人事物上,不是嗎?

我常用FB,寄X光給病人做紀念,如此,以後我可以線上回憶,線上跟您討論。所以請您先看我部落格的文章囉,多少有些概念,再來談,才不會讓您現在問一些很基礎性的問題,別擔心,您若要矯正也是要從長計議的大工程,不急於一時,我不希望我的病人因資訊不對等,因恐慌而急就章的來治療。我成立FB粉絲頁與Blogger部落格就是為弭平資訊不對等的努力之一。

矯正資料(照相、X片、印模、照3D CT電腦斷層掃描),我更可詳細的向您分析說明。

矯正取資料並非要做矯正的前兆,對我而言,是為您作更全面分析的必備資料程序。

您聽完、看完報告後,也可選擇不做,費用退還模子帶走,FB傳的檔案照片下載。若後續願意矯正(指取完資料3個月內,註3),則我們自行吸收,總矯正費用會扣除這兩筆共6000的費用。

光一張初診全口X光片,我所能獲得的資訊有限,人體是3D的,而X光影像是2D的,

矯正諮詢那天臨床所講,有點像在機智問答,考我的臨場反應;但即使如此侷限,我仍可跟你講出一堆東西,那更不用講取模等更全面立體的資料了。我其實比較擅長的是,事後的分析思考。

先網路抓幾張圖檔應急,讓您知道我矯正取資料大概需做哪些事,之後我再慢慢補上我自己臨床版的。矯正取資料,大約需時50分鐘。通常第一次矯正諮詢完,如果當下覺得我們彼此適合,我會另約時間來取資料。如果後面剛好有空檔,就會直接來,免得您們再跑一次,這不一定。所以我會建議第一次矯正諮詢時就另外備好3000,以備不時之需。






特別有大舌頭齒痕的患者,我會加拍此張。

究竟大舌頭齒痕有啥臨床意義呢?請看此文『舌頂上顎(按下去)』。






然後過幾天~兩個禮拜,我會FB傳給您,跟您先線上討論,如還有需要,再進一步約診臨床講。之前我取完矯正資料後,大約3週後會約回診聽報告。可我發現即使我臨床說的口沫橫飛,一知半解的病人與家屬仍所在多有,我覺得好可惜,所以我現在慢慢改成這種線上聽報告先行的模式,有了初步瞭解,臨床再見面時,彼此更能儘快進入狀況,更聚焦。


有FB的報告圖檔後,可以下載放大,有實體的東西,總是更容易跟家人親友討論攻防。臨床上我常見,病人或帶小朋友來的那位家長,本身很想做,也很瞭解自己的需求,但往往會被周遭的親朋好友路人甲煽動左右原本的主張。這很可惜,在臨床我都要舉一堆實例說服很久了,病人本身都還不一定完全瞭解,何況未臨現場的路人甲?難怪很多演講表演現場都禁止錄音錄影,除了智慧財產權的顧慮,另一個很大的理由是為避免不必要的斷章取義所造成的誤會,尤其在這很容易後製的數位年代。


如果您後續不在我這繼續矯正療程,想去別家繼續諮詢,我都沒意見,模子(註1)可帶走,FB的圖檔資料,您們自己可下載,燒成光碟或放入隨身碟,對您們應該不難。


如需再去他家諮詢,但僅限於原始檔,我的分析部分請勿傳播,那是我的看法想法,我不想造成誤導,影響別的醫師的判斷乃至治療計畫(通常差異很大,治療計畫一如施工藍圖,是跟醫師個人的哲學選擇有關)。


至於我幫您們整理的檔案(已貼於如上FB),那才寶貴,您們也可自行下載,給您自己參考。


以下是我改寫給某位家長的文字:

我只能祝福那些彼此緣分不夠的病人,能再遇到像我這樣為您們想很多的醫師,光幫您們整理那些資料就耗去一天的時間了。

說個實例,希望小朋友長大以後不要這樣。上週來一個二十出頭左右的女生,也是對自己的身體做了一堆我們(連助理)都無法理解的事,反正您們都以為青春無敵,我善盡了告知的義務,您們明白就好,做什麼決定,都好,為自己負責(我相信您們會的)。

小朋友的發育是不能拖的,他們長大了才想矯正,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會多很多,時間、金錢、健康。感謝科技的進步,讓我們彼此資訊能對等些,有空間、時間可以思考。不必太快回應我。


您家人的意見我很能了解:當周遭大多數的牙醫師、親朋好友,都眼見為憑的擁抱保守時,開創新路,我是很孤單而辛苦的,尤其在屏東,我在推廣不拔牙矯正、功能性矯正所遭受的質疑與阻力,是很大的。還好有新科技幫忙傳達理念,一些矯正case也慢慢有了正面回應。


功能性矯正,是很需要病人家屬的理解與配合的,不然不會到現在直接上矯正器仍是主流的矯正方式,因為這不需要病人的配合,雙方最輕鬆,問題是吃方便藥,其後果影響是很深遠的,例如被犧牲的健康,至於戴固定式矯正器常見的不適,例如破皮、被線尾刺到、矯正器掉了,等矯正急症(按下去),都是隱藏版的。我們臨床看多了,您們也可上網看看別人的牙套日記,如果舒適,為何那麼多人都急著拆牙套?這讓我想到婚姻圍城的笑話,因為瞎子不怕槍,因為年輕不懂事。愛美是有代價的。美麗是一時,終究會過去,但健康是一輩子的事。


轉貼『15個只有戴過牙套的人才會超懂的「牙齒痠到想撞牆」內心辛酸!』


來找我做功能性矯正的,很多都是家長自己本身有親身經歷過那種苦,所以才會找到我來為他/她的孩子輕鬆矯正。


功能性矯正,大幅簡化了以後上矯正器的複雜性,而且分階段收費,我覺得比較省錢、合理。我們的責任在於當陪公子哥兒練劍的教練,讓妹妹與家屬知道在做什麼?為何要這樣做?至於妹妹的配合度到哪,我們只能希望,家長在家幫忙監督、提醒、鼓勵。我需要的不只是小朋友的配合,也需要能敲鍋邊鼓的家長,這差很多。


再說兩個實例吧。

上週才來一位已做一年功能性矯正的妹妹,小三,沒啥進展,之前都由爸爸帶來回診,媽媽只在矯正諮詢時來過,媽媽有拔牙矯正過,如前述,馬上拍板定案,後續再也沒出現過,都由爸爸帶來,而偏偏爸爸是狀況外的人(路人甲),『每次』回診我都囑咐叮嚀很多,結果他聽不懂(他當初就不懂功能性矯正與傳統矯正的差別),在家也沒轉述、幫忙盯小朋友,純粹就是帶小朋友回診,看看我在臨床上唸一唸、拍拍照,就這樣過了一年。上週回診我本來是要跟媽媽(這次忽然剛好媽媽有空帶來了,有心就會做到)協議中止療程了,結果溝通的過程才發現彼此的認知落差這麼大,爸爸回家後啥都沒說,媽媽也不知道要如何配合,就真的以為光那副裝置就能改變一切(一如網路上描述它的那樣神奇)。所以最後媽媽跟我重新建立FB連結,以後也儘量由她自己帶來,她在家會幫忙盯。我也相信一切會好轉,療程又繼續了。因為我有下面這個例子的經驗。


第二個例子,爸媽角色互換,一樣是小三的妹妹。爸爸雖不太懂,但被我治療過,相信我,所以把女兒帶來功能性矯正。但一樣的,後續是狀況外的媽媽帶來回診,一樣過了7、8個月都沒啥進展,我聯絡爸爸回診觀看。結果爸爸開始介入,一個月,很誇張的戲劇性變化就出現了。妹妹自己看到有變化,配合度就更高了,正向循環。


這兩個例子,是讓您們知道您們家屬在功能性矯正的角色重要性。如果您們只在乎牙齒硬組織的畸形錯位,而無視她的黑眼圈、駝背,發出的健康求救訊號,那,說真的,大可再等晚一點再做矯正,讓她苦悶的青春期快樂多一點,高中再做也無妨。以現在傳統矯正技術,把亂的牙齒高效排整齊,這並非難事。


難的是我現在要利用她還有發展潛力,改正改善她很多未來的『生活習慣病』,我覺得這才重要。

而這小朋友不懂,家長才比較可能懂這厲害關係。


像前面的例子,有心,自己就會找出時間把事情辦好,而不會用一堆我覺得是奇怪的藉口,例如補習/安親班/才藝班,在健康之前,你就算名列前茅又如何呢?我可是過來人。

何況日常零碎的時間一堆,很多看起來會相斥的事件,妥善安排後,是可以和諧共處的。如何善用,也算是功能性矯正的另一個學習,時間管理。沒錢,可以去借啊?到時生病了要付高額的醫藥費,還是摸摸鼻子去籌錢,不是嗎?現在是小額,比起一生可能的醫藥費,那可是小巫見大巫。何況矯正本來就是分期付款。這是很划算的投資,以小搏大。就是因為經濟有困難,才更要照顧好健康,沒那個生病的本錢。

臨床實例看太多了,因為我的專業,看得出未來的果報,我難過著急也無用,只能狗吠火車,善盡告知得義務吧了。

補習也要注意健康喔(按下去)



如需拿模子或光碟,請先告知,我們好做準備,再通知您們來拿。

註1模子是原始模,我沒幫您送去做漂亮的模(像不像咖啡店外送的蛋糕包裝?如需,僅收工本費,再自費1000,要先說,外送製作也大概需2週工作天),跟您說明一下。對我而言,取資料的意義在於進一步分析,與患者溝通,而不只是在於記錄(有視覺化的東西,患者與家屬,才比較容易懂我在說什麼---醫生的價值在於分析。有另一種外包的醫檢所(如這篇1 2 所言),專做漂亮的資料收集夾與模子,因為他們不作分析,只好把所有資料弄得很漂亮有質感,讓您覺得3000花得有價值。漂亮的模,是記錄用的,很多患者一兩年後,牙齒排整齊了,會完全忘了來時路,很誇張吧。這時模子就是個好工具。特別說明一下,免得誤會。






註2:
趙哲暘醫師的矯正收費(按下去),我幫他宣傳一下吧,不然很多人還以為功能性矯正很便宜,覺得我在屏東收太高。

註3:
有些功能性矯正兒童的家長也有此誤解,以為不做就可以退費。特此說明。 問題是,我都已幫您們花時間心血分析您們的資料了。最近我都直接寫明健保並無諮詢費的設計,寵壞一堆人,以為只是問問而已,為什麼要收費。此時就很羨慕律師的諮詢費,大家已養成律師諮詢有價的觀念。

矯正諮詢、取資料的費用,是在說明服務是有價的。分析就是一種服務。

有些病人自己浪費掉N年的時間,才又忽然回頭問何時上矯正器,所以我得設個3個月的門檻。您可以上網去問問,取完資料後,通常多久就直接拔牙、上矯正器。 口腔可是動態平衡的,就像冰川,您以為沒在移動,可科學證據告訴您,並不是。相同的,您以為您的口腔N年來沒啥變化,這是真的嗎?若我接受幫您們矯正,我得自行吸收幫您們重新取資料的成本,因為,時移事往,失去了當初取資料當紀錄的意義。何況不管是害怕需要心理建設,還是籌錢等等理由,我都非鐵板一塊,可商量的,您很清楚不是嗎?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GC乳膏介紹

阻生智齒該不該拔?保養+拔牙時機篇

傳統矯正後的另一章---維持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