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形牙套進度不如預期的常見原因---沒戴好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3月 22, 2019 這篇雖然講的是隱形牙套(隱適美、時代天使之類的),其實透明維持器也一樣,同理可證。前者是動態(矯正中),後者是靜態(矯正後維持)。兩者材質類似。 一邊戴好,另一邊(左上)很明顯有空隙 病人也以為自己戴好了,但進度不如預期,所以我請他帶來、當場戴給我看。所以我才照相起來,給他自己看,也教育其他人。 請一定要善用咬膠(第一次一定會給)喔! 咬膠我們第一次給透明牙套時一定會給,但很多病人會懶得用,久了就不見了,解決方式是再買一個,或用棉卷、紗布替代(只是一個拿來墊底咬咬的東西)。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
GC乳膏介紹 5月 02, 2018 文章歡迎轉貼,請註明出處,謝謝! 『FAQ補充』:GC乳膏本來就是直接塗抹的,是我想到矯正病人有個方便的利器可用才這樣用,一般人本來就可以直接塗抹,順便再次強調一下,乳膏是可吞的,它不是牙膏。 矯正完的病人,我都會建議買一條GC乳膏,回去自行修復因矯正療程造成的、程度不一的脫鈣現象。 以下改寫自我與臨床矯正病人家長的對話,給不是我矯正的有緣人看: GC乳膏是輔助品,重點還是要好好刷牙,弟弟已有脫鈣蛀牙,這是上矯正器後每吃必塞的後遺症,所以更需要加強口腔清潔。 不然以後拆矯正器後,會是一口排整齊的蛀牙,傷腦筋。 弟弟又是那種沒那麼敏感(病識感不強)的大男生,所以才會建議輔助品(這其實可以不用買的,但他,我會建議買來用)。 我會建議現在戴矯正器期間就開始使用,因為他刷不乾淨又病識感較弱,應該已有一些隱藏版的脫鈣蛀牙,等到拆矯正器時再用,是也可以,可通常已無法亡羊補牢(事情大條了,會酸會痛了,有症狀了,他才會跟你講,像小孩子一樣,通常已不一定就只是補蛀牙就能善了)。 我診間已無存貨,文章有寫,我不想存貨了,自己上網去買(待會兒傳給你看哪家在屏東,也許你想想就不必麻煩我了)。 蝦皮的潔安小舖,看樣子是在 屏東市 的牙材商的員工自己在賣(唉,時機歹歹,兼差一下),我就是跟這家牙材商買的。好像就在 廣東路的屈臣氏附近,或許可以面交,問問看吧,不過蝦皮網購的運費大多有折抵,面交有點太折騰人了,尤其量不是很大,只買一兩條試水溫時。GC乳膏一條看使用頻率,幾個月就用完了,多買幾條,全家人都可用,是值得囤貨的。 網購特別提醒: 這在數位時代,是很重要的網購心法啊,尤其我建議我的病人自己上網去買牙材,例如GC乳膏、音波牙刷,所以分享。 我覺得 蝦皮 也是。 唉,自己罩子放亮點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(以下摘自底下的新聞報導)這些來自某國的劣質商品的共通特色是評價留言數異常多。少輒超過50個,多輒破千。而且評分非常高。然後賣家多半不敢明示商品的製造地和服務聯絡地址。 本來,阿馬松的普通的商品評價留言大多不會超過10個。長期暢銷商品的評價留言是有可能破50甚至破百,但是從整個市場來看,那種暢銷商品是極端少數。一般人買生活雜貨時,大多是能用即可,用舊了、用壞了就丟了。就算用得滿意,也不會特別花時間去... 閱讀完整內容
傳統矯正後的另一章---維持器 12月 23, 2018 拆矯正器的頭一年,是跑位的高危險時期,需24小時配戴維持器(除了吃飯時拿下,其餘全程配戴,包含睡覺)。 之後可偷懶,逐年縮短配戴,甚至只在睡覺時戴(這通常3年以後)。 這篇文章,視覺系,圖示較多(若看不到圖,請至新平台 方格子 ,這裡不再更新),有圖有真相,覺得看不夠的朋友,可自行google『維持器』,切換到『圖片』的頁面,就有一堆可看。 再做維持器算貴嗎?跟二次整個矯正費用比起來算零頭吧,花點小錢、做好保養,我覺得是值得的。 我需要區隔開我做矯正的病人與非我的病人(其他的),所以會有2個價格,是因為免得一堆網友找我做維持器(很多人看了我的文章,才知原來有這麼多種選擇,這對我而言也是不可思議的),不回原診所去做。 兩者的服務品質是不一樣的,常被混為一談,只看價錢CP值,造成我們的困擾。 請見諒。 順便講一下常見的考古題:維持器要帶多久?近來一堆網友FAQ簡答題被我寫成申論題,所以為了排版好看,大部分更新我挪於文末FAQ。 理論答案是『一輩子』,可是這通常辦不到,連我自己當初拔牙矯正後,也只戴維持器三個月就懶得戴了→所以我下前牙(此區是最容易跑位的)就有點跑掉了... 我自己的下前牙有一點小跑位,矯正完20幾年了,只有歪這一點點,證明我自己的觀點,最後一條矯正線是最好的維持器,放久一點 我自己是主動跟我的矯正醫師討論,大概在2年多,我的矯正成果就已經達到我能達到的極限,我已很滿意,我跟他討論,知道最後一條矯正線是最好的維持器,最好放幾個月再拆矯正器,像是讓牙齒落地生根、鞏固得來不易的矯正成果。所以我花了3年帶矯正器,雖然我後來只帶了3個月維持器,就放風不帶了....再說一次,叔叔有練過,不要輕易嘗試...20年後,我依然維持上下大致穩定的牙弓外型。 所以我會讓我的矯正病人動輒帶超過3年(不是一般主流講究翻桌率的2年)矯正器+衛教,說明我為何如此做。其他有原看到此文的網友,請自求多福吧,乖乖帶維持器,不要以為拆矯正器就放風了,從此海闊天空、自由自在。 並不是的。拆矯正器,只能算是主動矯正期(不需要你的配合,你要做的事是,定期回診繳費,拉拉橡皮筋,簡單方便的很)的結束,後面還有被動矯正期的維持器等著,而這是活動式的,更需要靠自制力。 因為傳統的拔牙矯正,是靠外力(不管是傳統大綱牙矯正器、陶瓷矯正器、透明矯正器、舌側矯正、隱適美等隱形牙套矯正,那都是只是換湯不換藥... 閱讀完整內容
為什麼要舌頂上顎? 8月 12, 2017 這篇是理論篇,後續有 實踐篇 ,會更有幫助。 好用的輔助品---舌頂上顎 https://hpt24.blogspot.com/2018/05/blog-post_24.html 20170825更新:我不是閒閒沒事寫這篇文章,以下是最新災情。別小看了舌頭的力量。還好他還有矯正器/線在上面,可以簡單重新關縫?但之後拆矯正器之後維持期縫再開呢?有此經驗,相信他會更有動力把文章看完、乖乖做肌肉訓練了。 第一個病人。 第二個病人。 以下文字、圖片,引用自『矯正牙齒一本通』,建議可自行購買,可讓您對一般矯正流程更了解喔。 文字說明了 舌頭的力量,根本與任何矯正系統(器),是不同等級的選手 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。為何我常會建議先馴服口內的大魔王?原因在此,明確數據化的科學證據。 圖片非常詳盡的劃出了理想的舌頂上顎: 是連舌背都貼著上顎,不是只有舌尖頂著上顎 。 不過現代人因為環境飲食問題,大多會舌頭已往下掉,只能做到舌尖頂上顎(連我自己都這樣),所以才需要大家看影片鍛鍊舌肌的力量,儘量恢復到舌頭原有的位置。一起加油吧! 在診間臨床上,很多病人常聽到我說要『舌頂上顎』,這是為什麼呢?這不是練氣功的用語嗎?是的,我只是借用在華人社會更容易被理解的詞彙,讓大家更能生動地理解我所指為何。 舌頭的位置,關乎齒列的排列( 說明影片1 2 )。我們現代人因飲食、生活型態,幾乎都有舌位往下掉的問題(有 MRC、EF之類的訓練器輔助,較容易回到原來該有的舌位。沒有,光做肌肉訓練,一樣有效果,就像去健身房運動,有人會買一堆護具以讓自己的訓練效果更有效率、更安全不易受傷 ),所以也建議家長一起做喔!言教不如身教。 所以我現在會視情況(不是每個 case ),先以 MRC、EF之類的訓練器輔助, 當吞嚥呼吸等軟組織的訓練器,大約半年,再上矯正器。所以這已經開始矯正了喔,有些家長還停留在『上矯正器才是開始矯正』的觀念,所以我需要特此聲明一下。 期望借此前導作業,減少後期維持期軟組織的干擾,以減少復位 relaps (牙齒走位)的機會。 以下改寫自我跟某位小病人FB的對話,正可說明我的理念。 雖然我口頭上已說明了要請您練習舌頭肌肉訓練的重要性,但我想用文字... 閱讀完整內容
留言
張貼留言